专访可川光子:硅光模块赛道迎来硬核新玩家


发布时间:

2025-09-15

       9/15/2025,光纤在线讯,在今年光博会的展台上,一台硅光晶圆测试设备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——而出人意料的是,带来它的并非传统芯片厂商,而是一家光模块企业。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战略布局?带着这个问题,编辑走进可川光子展位,与公司副总经理杨恒毅展开对话。

 


       “可川光子成立于2024年2月,总部位于江苏昆山,同年10月正式投产。依托上市公司可川科技的强大支持,公司在前期已投入2亿元用于设备采购,并计划于2026年追加30亿元扩大产能,全面布局AI算力需求下的400G/800G SR/DR/FR等硅光模块产品”。杨总向编辑介绍公司时表示 。

 


CFOL配图:可川光子副总经理杨恒毅(中)与编辑合影


       从芯片到模块:全链自研打造硅光竞争力


       尽管成立仅一年,可川光子已快速组建起一支60余人的台湾研发团队和150人的昆山制造团队。杨总介绍,自己曾在台达电子工作17年、在亨通积累了三年的光模块技术与供应链经验,核心团队也多数来自业内知名企业丰富经验,深厚的行业积淀成为公司快速起步的基石。


       “公司虽成立于2024年,但我们的芯片流片项目早在2023年就已启动。”杨恒毅表示,“作为行业新进者,我们必须追求流片一次成功——从设计、封装到样品测试,全部环节一次性通过,这对团队的技术能力和项目执行力提出了极高要求。”


       依托来自台湾的成熟硅光团队,可川光子目前已实现单波100G硅光芯片的量产,并计划在今年第四季度小批量生产单波200G硅光芯片。凭借芯片自研优势,其昆山生产基地已达到400G模块月产能7万只、800G模块月产能4万只。目前短距SR产品已实现小批量出货并产生销售收入,预计今年全年营收将突破2000万元。


       光模块后来者如何破局?


       面对光模块市场的激烈竞争,可川光子作为后来者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?


       依托产业协同与技术突破,快速响应市场需求面对高度竞争的市场格局,可川光子积极借助母公司资源整合能力与上游供应链协同,聚焦关键原材料的自主可控与硅光技术瓶颈突破。杨总分享了两点策略:首先是背靠可川科技的资本支持,具备持续投入的底气;其次是精准定位细分硅光模块市场。


       在市场策略方面,可川光子瞄准中国台湾及日本等地客户,发挥团队本地化优势,填补区域产能缺口,“我们的团队具备深厚的台湾技术背景,而台湾本土的光模块制造企业相对较少,这为我们提供了切入机会”;在国内则重点与缺乏高速光模块自研能力的企业合作,提供高速光模块硅光解决方案。面向未来,可川已启动更高速率技术平台的研发,为1.6T等下一代光互联需求储备技术能力,致力于在AI驱动的光通信市场中构建持续竞争力。


这里是标题一h1占位文字